2011-04-04

2011.3.26南沙魯參訪心得與紀錄(首部曲:災難回溯篇)

3/26這天是台南社大「見樹又見林」的戶外參訪課程,地點是那瑪夏區南沙魯里...八八風災造成的毀滅性天災地變,到底台灣這塊土地的子民,如何面對?許老師事先在課堂上的帶引,讓我們依稀回到當時災難的現場,看到人性在面對緊急狀況的種種反應...1年半過去了,這偏遠的小村是不是已經被世人遺忘了?為何許老師要跑那麼遠的路持續關懷?縱使心裡有許多的好奇與疑惑,但我知道,許老師悲天憫人的足跡,以及原住民面對傷痛的勇敢,必須用朝聖的心慢慢探索、領略與學習...

抵達南沙魯的第一個據點是臨時的居民活動中心,是居民一起用餐、互動的地方,裡面貼了一張對南沙魯的簡介「關於南沙魯」,閱讀之後很快可以獲得初步但具整體性的概念。

下圖是簡介貼在活動中心佈告欄的位置,再下圖是活動中心的外觀,參訪者與居民已經用過午餐,收拾整理後的樣子。

飯後四處閒逛,看到一位超帥的男士,趕忙趨於請求允許幫他拍一張特寫:
原來他是南沙魯里長李惠民(Arun),據許老師說,他是八八風災第一個逃出災區向外求援的人,也是力主重建南沙魯,第一個回到南沙魯的人。於是他就站在籌建中的展售中心前面侃侃而談
展售中心是用木材搭蓋的,這是騎樓樑柱:
這是展售中心前面的木窗與牆面,牆面刻著玉米與小米等原住民的圖騰,看得出原住民的用心生活:

展售中心裡面還是空蕩蕩的,地面上有一堆好像是木塊又不太像、奇怪的東西Arun說,原來是烘乾的芋頭,是要磨成粉當作食物的
Arun里長說,南沙魯有近200戶的居民,八八風災死了26人,災後重回南沙魯的僅16戶,而只有10戶係常住戶的。他的房子被潰堤的堰塞湖,狂洩而下的土石流刮走了不知去向,他之所以會運氣實在不好倒楣地活下來(以此來表示內心的沉痛,沒辦法在頃刻間與鄉親們榮歸主懷,卻要面對重建的漫漫長路),是因為父親節當天早上帶著妻小回娘家,而躲過一劫但再怎麼困苦,不會讓南沙魯的居民有一個餓著了,不論外頭多進步,外頭有乞丐,在原住民部落卻永不會有乞丐,因為大家都是生命的共同體,不會分彼此
Arun里長先幫我們如此的暖身,讓大家意猶未盡
接著許老師帶著我們走過重災的現場,她拿著一張地圖站在這幢房子前面,先做行前解說。她說,居民平日不忍越過這幢房子以南,因為那是重災區,很多房子都不見了,很多親人也再也見不到了,只要走近這條界線,就會勾起難以負荷的傷痛

原本是那瑪夏鄉的行政中心,包括公所、鄉代會、郵局、農會、圖書館、衛生所、戶政所、民族國小悉數慘遭破壞,有的民房,甚至被夷為平地,包括Arun里長的家,竟然消失無蹤
這棟行政中心的公有建築也一樣,可以清楚地看到水淹至三樓頂,因為仍留有一灘泥巴
美輪美奐的那瑪夏鄉公所一樓被掏空了
從鄉公所左側望過去,遠處的圖書館也一樣
衛生所也是難以倖免

戶政所也一樣

看看民房慘狀,這連棟建築不知道被刮走了幾棟,僅藕斷絲連了一片隔棟的頂樓板

這是這連棟房子的正面慘重景象...
對面的獨立鐵皮屋,土石把鐵皮的屋頂掀了上來
土石衝破一樓牆壁,奔流而去,卻留下一根巨木賴著不走
巨石乾脆跑到屋頂跟水塔相伴
上到地勢較高的民族國小,北側的的教室雖然還在,但被塞滿的土石、漂流木,至今仍無法清除運走

可以看到操場南面那一端埋在荒草漫漫的廢墟教室,中間的建築已不知去向




再往前走,就到了村落東側操場盡頭,是已遭土石流沖刷出形成了一處斷崖,往前眺望是土石流的來處,俯看聽說原本只是一條涓涓細流的小溪,展現在眼前的卻是百米寬的乾涸河床只見怪手與卡車在河床上進行整治工程,已把溪床開挖得很深很深心中不由起了疑問:大自然既然要回去了,為什麼不保持原狀就好?為什麼要把大把鈔票灑在這沒有效用的地方,而不放在破敗的部落重建上,營造一個可以長治久安、細緻豐富的人性化社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